最近,总是有家长来问我:“许教授,是不是孩子在8岁前都不能吃蚕豆啊?”我总是回答:“蚕豆这种性平、营养价值丰富的食物,只要孩子没有蚕豆病,适量食用是没问题的。”只是,家长们似乎对这样的答案还是表示担忧。
原来,网上盛行的“8岁前儿童别吃蚕豆”传言,我对此并不认同。蚕豆病多见于8岁左右的儿童,并不能得出8岁前别吃蚕豆这个结论。而且,蚕豆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,设置“8岁”的门槛,本身表述上就不严谨。而且,如果天生就有这类基因缺陷的宝宝,无论8岁前还是8岁后,都不能吃蚕豆。
关于蚕豆病,我常常会在食疗方中专门提示蚕豆病宝宝服用指引:即便有些食疗方中没有蚕豆,蚕豆病宝宝也是忌服、慎服的。这证明,蚕豆并不是蚕豆病宝宝唯一忌口的食物。
蚕豆病属于一种遗传性的基因缺陷病。患者的红细胞缺乏葡萄糖-6-磷酸脱氢酶(G6PD)。具体表现为,进食蚕豆等有强氧化作用的食物,会引起溶血性贫血。
既然是基因遗传病,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由直系亲属遗传给宝宝的。但是不少家长会发现,家长吃了几十年蚕豆安然无恙,为什么宝宝会得蚕豆病?其实这和G6PD这个基因的特性有关。G6PD缺乏者仅少数人发病,而且也不是每次进食蚕豆都会发病。如果父母双方都是G6PD缺陷的携带者,共同生育的宝宝就非常有可能患“显性”蚕豆病。家长吃蚕豆偶尔没发病,因此没察觉到自己是蚕豆病患者。虽说蚕豆病在儿童期第一次发病率较高,但也有首次发病年龄在成人阶段的。所以,光凭家族病史“盲猜”宝宝是否有蚕豆病,是不准确的。
在不发病的时候,患有蚕豆病的宝宝和健康的宝宝没什么区别。而且,产检也没有检查蚕豆病相关的项目,家长们确实很难在宝宝第一次发病前知晓是否有此病。建议有家族病史的宝宝,出生后能够最终靠足跟血检查来看看是否患有蚕豆病。无家族史也要预先了解蚕豆病的发病症状,万一发病能第一时间判断。
蚕豆病发病症状有:24小时内,厌食、虚弱、寒颤、低热、恶心、腹痛,尿液颜色变深;1~3天,病情加重,体温持续升高、越来越疲惫、呕吐和腹泻加剧,肤色变黄(黄疸),尿液呈酱油样或葡萄酒色;病情急重,尿团、休克、心功能和肾功能衰竭,重度缺氧时还会出现双眼固定性偏斜。若急救不及时,可能于1~2日内不治。
每年3~5月,蚕豆成熟季节,儿童蚕豆病发病最多。假如发现宝宝食用蚕豆后24小时内出现异常,家长要立即带孩子去医院就医。
诱发蚕豆病的元凶,不止蚕豆。除了蚕豆外,还有很多引发蚕豆病发作的诱因,家长要注意尽量规避:氧化性强的食品;含萘、薄荷脑成分的食品、日用品;能诱发溶血反映的药物。
蚕豆的花期通常在3~5月,所以最近最近一段时间要多多注意。蚕豆病宝宝应尽可能的避免接触蚕豆、蚕豆苗、蚕豆花,更要避免在蚕豆开花、结果、收获的季节经过蚕豆地。如果一定要经过可能有蚕豆花粉的地方,家长可以给宝宝戴上隔离花粉的口罩,穿衣方面要裹得严实一些,避免接触到漂浮的蚕豆花粉。
此外,有的家长以为买蚕豆回家,只要不给宝宝吃就没问题。其实还是要注意,如果家有蚕豆病宝宝,建议还是不要把隐患带回家。
蚕豆病宝宝的饮食喂养是最关键的。最好把蚕豆病忌食的食物清单打印出来贴在墙上,时刻提醒这些食物不能用或慎用:
蚕豆病宝宝不能接触樟脑、臭丸、冬青油、颜料、薄荷膏等含萘、薄荷脑成分的日用品。含有金银花成分的沐浴露、花露水也要慎用。此外,像白花油、红花油、万金油等含水杨酸成分的药油,杀虫剂喷雾等,都不宜给宝宝使用、接触。
不要认为宝宝年龄还小就什么都不懂。蚕豆病宝宝可以感觉到自己和正常体质的宝宝不一样,很多东西不能吃、不能用、不能碰。家长要耐心沟通,安慰宝宝情绪,不妨用编故事的方法,告诉宝宝正确理解蚕豆病,正确看待自己。
在用药方面,看病时医生开的药方要仔细辨别,要主动告诉医生宝宝有蚕豆病。以下药物蚕豆病宝宝要忌服:
解热镇痛药:扑热息痛(泰诺、百服宁、小儿退热栓)、阿斯匹林、非那酊、氨基比林、安替匹林、保泰松、安他唑啉、乙酰苯胺等。
还有一些内含薄荷成分的儿童常用中成药,蚕豆病宝宝服用不一定会发病,但安全起见还是要控量少用、慎用。
以保济口服液为例的一些中成药中含有薄荷,蚕豆病宝宝是要慎用的,但也不是一定禁用。含有薄荷的中成药,蚕豆病宝宝不能经常吃,但如果有积食的时候,小剂量地吃3~5天是可以的。不放心的话,也可服用施保利通片代替。
对于蚕豆病宝宝积食,较温和的三星汤是可以用的。一些对证的小儿推拿,也可以帮助宝宝消积健脾、清热退烧。
还有很多家长关心,蚕豆病宝宝能不能正常接种疫苗?只要没再次出现溶血现象和其他肝肾功能异常的情况,蚕豆病宝宝是可根据免疫程序接种疫苗的。